猫泛白细胞减少症
猫泛白细胞减少症(猫传染性肠炎,猫细小病毒性肠炎)是由病毒引起猫的一种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,它在全世界均有分布。幼猫对本病最易感。本病病原的抵抗力较强,病料组织中的病毒在室温环境内可存活1年。现在本病在临床上已很少见,这可能是由于广泛接种疫苗的结果。然而,未接种疫苗的猫感染率仍很高,接种过疫苗的猫偶尔也可感染。纯种幼猫感染的可能性更高。
病原,传播与发病机制:
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(FPV)与貂肠炎病毒,以及引起犬病毒性肠炎的犬细小病毒(CPV)II 型具有密切的抗原相关性。此病毒可引起所有猫科动物及其相关非猫科动物(如浣熊,貂)发病,但不感染犬科动物。
急性期时,感染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,并从排泄物中排毒,病毒康复后仍可排毒6周。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强,不易失活,可通过污染的媒介物(如鞋和衣服)进行长距离传播。然而,病毒对家用漂白剂敏感,在室温下10MIN即可灭活。过氧化物消毒剂也可有效地将其杀灭。
健康猫经常通过口鼻接触感冒猫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感染。在感染的散养猫中,大多是1岁以下的小猫。这些猫在出现亚临床感染或急性症状时,将会产生强烈的,持久的保护性免疫反应。
临床表现:
大多数猫呈亚临床感染,对未接种的健康猫进行抗体检测,可发现很高的血清阳性率。感染发病的猫多为1岁以下的小猫,急性病例可能突然死亡,并伴随有轻微症状或无任何症状,(状态差的小猫)。
急性型病例潜伏期为2-7天,病初体温升高(40-41.7度)精神萎顿,厌食,发热1-2天后出现呕吐;一般都呈多胆汁性,且这与饮食无关;病程中后期可能出现腹泻症状,但也可能不发生;腹泻病例迅速表现严重脱水。病猫可能一直守在水槽面前,但不一定喝太多水。病程后期病猫体温降低,可能出现败血症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。
体检可见高度沉郁,脱水,有时还出现腹痛等特征性症状。腹部触诊可诱发呕吐,这也可能诊断出病猫肠泮增厚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。对于小脑发育不全的猫,其精神状态正常,表现出共济失调和震颤。视网膜受到损伤的猫的眼部出现离散的灰色病灶。这种自限性疾病很少持续5-7天以上,5月龄以下幼猫死亡率最高。
治疗与预防:
对于急性病例的正确疗法,一方面需进行积极的输液治疗,另一方面需在隔离屋内进行辅助性护理治疗。严重感染的猫常出现电解质紊乱(如低血钾症),低血糖症,低蛋白血症,贫血和机会性继发感染。若能够预测出病情的发展,密切观察病猫,并给予积极治疗的及时的治疗,可能会改善治疗效果。
接种有效的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能够提供可靠的,持续的免疫力,从而预防本病。妊娠猫,存在免疫抑制的猫,病猫,和小于4周龄的猫,均不能接种弱毒疫苗。